红星奖成果转化"激活"大学生的创业梦想
发布时间:2014-12-09 来源: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
在12月6日—7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首都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推介会上,此次活动中,大学生的设计作品很“抢手”。
“绿色信封”,已经成为推介会上激励学生创新设计的经典案例。——看似普通的信封,沿着虚线折叠,就变成微型花盆,将棉片包裹的花籽塞入其中,浇水就可收获一片绿色。这是去年的展示推介会上,“绿色信封”被企业相中,开始量产销售。它的设计者,来自中国农学院的张岩用这个作品参加了2014中国设计红星奖的评选。“通过红星奖这一品牌传播,让更多的企业和人民认知我们的作品和理念,所以我特别感谢红星奖给予我的鼓励和帮助,也非常感谢推介会给予我和企业对接的机会。”张岩说。
今年,来自北京建筑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袁齐所带来的作品——“移动式机器人座椅”当场就被一家公司看中,就地与他签了合约,要将作品开发成面向市场的产品。
这样的学生创意作品,在展示推介会上比比皆是。据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介绍,这一届展示推介会共收到来自京津冀三地55所高校的536件专利成果。同时,也吸引了50家企业代表前来“淘宝”。
“作为企业,我们看重周期短、见效快的专利。”徐立明说,很多大学生的专利成果“只是一个产品的一小部分,单靠这个要想转化为产品还不够”。这也是大学生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闭门造车,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另一个原因则是没有机会展示给相关企业。“我们自己去找企业,求爷爷告奶奶,人家也不愿意理我们。”张岩对此深有感触。
不少大学生表示,明年会积极参评中国设计的最高奖项红星奖,借助红星奖这一平台,以此得到社会认可,实现创业梦想。红星奖组委会表示:一方面要沿着将学生的学科专业和企业、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方向去引导,另一个方面,也要为学生搭建更精细化的平台。
2014中国设计红星奖获奖名单即将于12月12日揭晓,相信在红星奖的平台上,未来会有更多像张岩一样的青年人涌现出来,为着他们的创业梦想而振翅高飞。
【内容分享】
点击右上角→将本文分享给朋友
【往期内容】
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查看往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