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大地》连载17——大地上的异乡客? 中国设计研究的地气与底气 (4)
发布时间:2014-12-23 来源: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
农村生活是一个“匿名设计”的极好代表。在农村出现的设计活动均具有自发性,呈现出不受个人控制的集体性特征。而优秀的“设计师设计”无法渗透到农村生活中去,绝非仅仅是消费能力欠佳的原因,而是这种城乡割裂所造成的后果。城乡收入的差距导致了大量的专门面向农村的产品。其中一部分不仅在质量和安全上难有保证,更没有利益空间来保证优秀设计师的参与。其状况,可以参考一些厂家在面对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时的态度与选择。比如,面向农村市场的一些儿童玩具不仅粗制滥造,而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为农村消费者追求价格便宜,同时对安全性的关注不如城市消费者。这种对农村消费者形成的设计态度极大地影响了设计的产生。再说一遍,这绝非是钱的问题,好的设计应该是又便宜又安全的。
因此,这种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割裂”在表面上看是经济发展的割裂,而根本上产生于一种强烈的对待“城乡差别”的心理认知。比如,城市的就是“洋气的”,农村的就是“土气”的;城市的就是“小清新的”,农村的就是“雅俗共赏的”——这就好像我们常去的郊区“农家乐”一样,它们大多产生自城市居民的“农村想象”。也正因为是被一种统一的思维方式想象出来的,所以这些“农家乐”、“土菜馆”呈现出千篇一律、模式化的视觉特征,这也导致了类似春晚舞台般的设计僵化状况与设计媚俗心态。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市场的饱和,中国的企业和设计师有必要改变这种业已形成的固定思维,才能从农村市场中找到新的消费空间。更重要的是,才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改变中国农村物体系的审美状况。通过一次次的争取换来一点点的进步,通过观念的刺激来破坏保守的态度,甚至开发出农村消费者也青睐的设计师品牌来——我相信,真正美的设计终归是会被所有人接受的。设计师应该创作出能引导消费的设计,而不仅仅是去迎合消费。设计师对于生活方式的参与就是这么自然地发生的,而并非集中式的推进,后者的作用常常带有一定的破坏性。
【内容分享】
点击右上角→将本文分享给朋友
【往期内容】
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查看往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