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话题、重磅成果、科技体验,2023中关村论坛特色亮点抢先看→
发布时间:2023-05-16 来源:房山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
5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就2023中关村论坛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出席发布会,介绍2023中关村论坛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会议板块是今年论坛的重头戏,今年论坛会议有哪些特色亮点?于英杰:今年论坛会议板块包括开幕式、全体会议、平行论坛等多场活动。其中,开幕式和全体会议邀请了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众多知名科学家、企业家,他们将在中关村碰撞思想、交流智慧、分享经验、共商合作。一是探讨前沿话题。聚焦工程创新、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共促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比如,全球工程创新论坛邀请多国工程院院长和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参会,共议人类重大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再比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论坛聚焦探讨脑机接口前沿科学问题,共绘技术与产业创新蓝图。二是聚焦科技热点。围绕创业孵化、科技向善等话题,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比如,全球标杆孵化器论坛将邀请国内外专业孵化机构、知名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做主题分享,推动创新创业积极融入国际发展新格局;再比如,全球青年科技创业论坛将集中探讨青年科技创业者群体所想、所念、所需,促进技术集成创新,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另外,2023中关村论坛还首次设立女性平行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通过精心设计“星空倡议”“揭榜挂帅”等环节,展现前沿科技“她力量”。三是推动共治共享。本届论坛既有思想理念的交流碰撞,又有技术产品的直观体验;既有重大成果的首次发布,又有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目的是让公众通过与高水平科学家、企业家零距离交流,充分感受科技创新魅力。一方面,通过举办数据安全治理与发展论坛、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雄安智能城市论坛等,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等国际组织及机构主办或参与主办的13场平行论坛,深化各国科技治理交流。还有全球数字体育产业论坛、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人工智能开放生态建设论坛等,促进行业开放共享。
记者:2023中关村论坛汇聚了当前最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今年论坛的展览板块有哪些令人期待的展览内容?一是参展数量多。今年共有650多家参展单位,其中西门子、默沙东等外资企业和机构120余家,中国商飞、中国建材等央企70余家,小米、京东方等科技领军企业30余家,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20余家,还有天津、安徽、湖南、广东等30个省区市参展。二是创新成色足。展览聚焦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集中展示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全球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包括诸多首发首展项目。长安链、量子计算云平台、开源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全球最前沿技术成果将集体亮相。三是互动体验好。今年的展览力争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展的同时,每看一个单元就能了解一个领域、熟悉一个产业。比如,在机器人展区,既展示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也有应用于各行业领域的多功能机器人;在新能源智能网联车展区,可与车辆充分互动,体验未来出行新模式。再比如,我们设置了元宇宙展区,通过VR、AR、无线动捕、实物模型等体验方式进行互动,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我们强化科技办展理念,引入全息投影、数字导引等技术手段,相信能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沿科技的体验盛宴,欢迎大家届时前来观展。
记者:多年来北京始终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都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在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方面还有哪些创新举措?
于英杰: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十年来的科技创新进展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北京市研发投入经费占比在6.5%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其中,基础研究占比16%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8件,居全国第一,是2012年的6.5倍;高被引科学家339人次,是2014年的5.5倍。二是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壮大。在京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达80家,数量居全国第一;进一步激发高校院所创新活力,建立了7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围绕量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建立8家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推进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9个大科学装置和科学设施平台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了10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创业生态进一步优化。2022年每日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93家,平均不到5分钟就诞生1家,是2012年的3.8倍;独角兽企业102家,居全球第三,是2015年首次统计时的2.6倍;开通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证“直通车”,留学归国及外籍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2%。四是科技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4%,数字经济占比提升至41.6%;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占到全国国家高新区的1/6,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复合增长13.3%;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244家,是2012年的2.2倍,其中年收入超千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已有11家。五是开放合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9500余家,2014年以来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200亿元;坚持辐射带动全国,中关村与全国26个省区市的77个地区(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外省区市设立分支机构超9万家;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300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中关村企业2022年出口总额3202.3亿元,是2012年的1.9倍。对于下一步如何加快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打造全球领先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世界高水平人才高地;二是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三是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通过这些举措,建设产业高度集聚、开放创新活跃、机制高效有力、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创新园区。
记者:2023中关村论坛设置了技术交易板块,有哪些重要的活动和特色亮点?
于英杰:技术交易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中关村论坛在技术交易板块将举办26场活动,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项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寻求合作。这些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激发创新源头活力。将举办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与,集中发布一批中外高校重大科技成果技术交易项目;举办5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推出120余项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科技创新成果。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举办技术经理人大会,发起成立“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汇聚一批具备影响力和行业公认的技术经理人,发布《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构建技术交易生态。举行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重点国别技术交易类活动等,发布《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2022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发起《大企业生态合作与协同创新倡议》,推出“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和“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
通过今年丰富的各类活动,力争打造“全球买、全球卖”的技术交易盛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高地。
图文转自: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市房山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以下简称:房山高企协)是在房山区科委指导下,于2018年4月经房山区民政局正式批准成立的社团法人。房山高企协作为房山区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房山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部署,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建设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