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打造全域“无废城市”有哪些硬核成果?这17个案例很有料
发布时间:2023-04-12 来源:固废危废知库
还记得那些曾登上热搜的“用海洋垃圾制成的手机壳”吗?它们背后的项目,今天获了个奖。4月10日,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公布了17个2022年度最佳实践案例。
开头提到的台州市椒江区“蓝色循环(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案例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当初被网友盛赞的手机壳,可不是“样品”,而是量产的“环保商品”。潮新闻记者了解到,台州市建设“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平台,回收了塑料瓶750万个、海洋塑料垃圾1920吨,被制作成可溯源海洋环保手机壳循环利用。
此外,湖州市贯通“浙品码”、“无废城市在线”、“浙江e行”等应用,打造“铅蛋”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服务场景。杭州市入选案例“鲸灵回收”将可回收物进行再次分类,加工处理、二次利用,“变废为宝”。
这些案例只是浙江“无废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无废城市”并不是不产生固体废物,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这一年,关于打造“无废城市”,浙江做了些什么?可以用几个数据来回答:
2022年,浙江11个设区市全部入列“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百城大名单,成为全国唯一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
《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到2025年所有设区市和60%县(市、区)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评估。
2022年,全省372家大中型商超、餐饮、电商平台企业使用的塑料购物袋中,可降解塑料袋占比约73%。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2到2023年,“亚运”都是避不开的关键词。据悉,浙江2022年新增“无废城市细胞”2545个,印发《“无废亚运”行动方案》,举办“无废亚运”推进活动,发出“无废亚运”十条倡议,启动16个“无废亚运细胞”示范点建设,全力打造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浙江省生态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以“无废亚运”,积极承办全国“无废城市”建设现场会和“无废亚运”高峰论坛,推进全域“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引领性、国际影响力的“无废”硬核成果。
2022年度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杭州市做精“无废亚运”品牌,打造“无废城市”样本;
杭州市西湖区“鲸灵回收”创治“塑”成效;
杭州市滨江区全域“无废学校”创建;
杭州市临平区可循环快装式自约束钢结构室内场馆集成建造技术产业化应用项目;
宁波市建筑垃圾处置智管服务应用;
宁波市江北区党建引领“无废城镇”建设;
温州市小微危废统一收运体系建设;
湖州市积极探索替代产品多元推广路径、推进农贸市场塑料污染治理;
德清县智能化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推动打造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长兴县“铅蛋”飞出金凤凰-长兴县以数字化平台加速废铅蓄电池循环利用;
嘉兴市秀洲区“建筑垃圾综合监管服务”应用打造建筑垃圾处置全程闭环智治新模式;
桐乡市以“三新三化”打造农业废弃物全链条综合利用模式;绍兴市柯桥区城市生物质固废和建筑垃圾协同资源化项目;
永康市“秸秆换肥”打通“政农企”三方利益链,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舟山市海陆联动,对船舶污染物说“不”;
台州市椒江区“蓝色循环”(海洋塑料污染治理);
天台县构建VOCs治理“绿岛”模式,实现“以废治废”。
潮新闻 记者 施雄风 陶韬 胡静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