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微纳核芯参与的3项AIoT芯片成果入选“集成电路奥林匹克”ISSCC 2023
发布时间:2023-03-10 来源:北大科技成果
核芯资讯
NCC NEWS
近日,被业界誉为“集成电路设计国际奥林匹克会议”的国际固态电路大会(ISSCC 2023)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今年恰逢ISSCC 70周年大庆,也是自2020年疫情以来首次全线下模式召开的芯片设计领域的国际盛会。在本届ISSCC上,微纳核芯参与的3项AIoT芯片成果成功入选,覆盖存算一体AI芯片、高能效电容型感知芯片和极低功耗振荡器芯片,至此微纳核芯参与成果已连续4年入选ISSCC,累计数量已达9项,全球排名前列。
01
存算一体AI芯片
面向边缘AI场景,针对传统存内计算芯片冗余数据处理产生功耗浪费的问题,团队提出基于差值求和计算方式的模拟存内计算拓扑,利用边缘AI场景中输入特征值逐渐且偶然变化的特点,自适应消除冗余数据处理产生的功耗,显著提升神经网络计算能效。
基于上述创新技术,团队研制差值求和模拟存内计算芯片,在8-bit输入/8-bit权重/全精度输出的情况下,实现21.38 TOPS/W峰值能效和1.44 TOPS/mm2峰值单位面积算力;在综合评估指标(=能量效率×面积效率)下,达到26.72 TOPS/W × TOPS/mm2,是世界最好的存内计算芯片的1.25倍。
(a)差值求和存内计算芯片数据流与架构图
(b)存内计算芯片显微照片
02
高能效电容型感知芯片
该工作面向物联网传感器应用,针对不断上升的高速高精度电容数字转换器需求,实现一款高性能电容传感器,解决传统高精度电容传感器的架构不利于高速转换的问题,突破传统电容采样过程中采样热噪声造成的性能瓶颈。
团队研制一款基于22nm CMOS工艺的紧凑型高能效电容传感器芯片,该电路在22nm工艺下实现对0-5.16pF电容值测量,精度达到37.12aF,在所有高精度(1fFrms噪声水平)电容传感器中具有最高的能效(7.9fJ/conv.-step),且达到71.3dB的信噪比,相较前人的工作将能效提升一倍。
(a)电容传感器架构图和创新技术
(b)电容传感器芯片显微照片和性能对比图
03
极低功耗振荡器芯片
该工作面向智能物联网AIoT芯片应用,针对需要周期唤醒的AIoT芯片,设计并实现一款超低功耗晶体振荡器电路,并实现综合条件下国际领先的低功耗与计时精度。
团队研制一款基于22nm CMOS工艺的超低功耗32kHz晶体振荡器芯片。该电路在使用ECS-2X6X音叉型32kHz晶体下,在25˚C室温下的平均功耗仅为0.954nW,取得已发表过的基于32kHz电流注入晶体振荡器中功耗最低的世界纪录。其在80˚C下的功耗仅为1.90nW,为低功耗晶体振荡器中的世界纪录。该晶体振荡器在长时工作下表现出低至6ppb的Allan误差(Allan Deviation),取得单电源晶体振荡器电路的长时稳定性世界纪录。
(a)电流注入型晶振结构与电路图
(b)晶振芯片显微照片
产业应用价值
以上3项国际领先的AIoT芯片技术对于提升公司AIoT芯片在高能效AI、高精度感知和低功耗等方面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存算一体AI芯片”具有高能效、高算力、高通用性三大特性,可应用于边缘端AI计算场景,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安防监控等。该创新有望与图像传感器相结合,实现针对边缘端AI的感存算一体高效智能处理。
(2)“高能效电容型感知芯片”具有高能效、高精度、小面积、高转换速度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面向电容传感的各类物联网传感器和前端应用中,并且为电容传感芯片的小型化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3)“极低功耗振荡器芯片”可广泛应用于面向环境应用的IoT芯片中,作为其中低功耗高精度实时时钟模块的核心。
公司依托世界领先的芯片科研团队和业界一流的芯片工程化队伍,通过丰富的市场资源加速上述3项国际领先AIoT新技术在实际产品中的应用落地,扩大公司在物联网、新能源、智能终端、无人智慧系统等领域的竞争优势。
公司介绍
微纳核芯专注于AIoT SoC芯片领域,总部位于杭州,拥有无锡、北京子公司和上海、深圳分公司,已获得红杉中国、方正和生(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小米产投、立讯精密产投、中航联创、毅达资本和联想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的投资。公司依托世界领先的芯片科研团队和业界一流的芯片工程化队伍,打造AloT芯片技术“科研成果”到“产业落地”的持续性“产学研循环”,参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创始团队在“集成电路设计国际奥林匹克会议”ISSCC上近四年连续发表9篇突破当前世界纪录的AIoT芯片实测成果,其成果入选“2021年度ISSCC最佳芯片展示奖”(为国内首次斩获,与美国Intel公司芯片等一起获奖)和“2021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四大技术体系,可显著提升AIoT SoC芯片的低功耗、高精度感知和AI的性能,面向物联网、新能源、智能终端、无人智慧系统等未来重要的战略性应用领域。
ISSCC会议介绍
ISSCC会议每年2月中旬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是国际公认的规模最大、领域内最权威、水平最高的芯片设计领域学术会议,被业界誉为“芯片设计国际奥林匹克会议”,每年约有200项芯片实测成果入选,约四成的芯片成果来自于国际芯片巨头公司,例如:英特尔、三星、台积电、AMD、英伟达、高通、博通、ADI、TI、联发科等,其余六成左右的芯片成果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历史上入选ISSCC的成果代表着当年度全球领先水平,展现出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多项“芯片领域里程碑式发明”在ISSCC首次披露,如:世界上第一个集成模拟放大器芯片(1968年)、第一个8位微处理器芯片(1974年)和32位微处理器芯片(1981年)、第一个1Gb内存DRAM芯片(1995年)、第一个多核处理器芯片(2005年)等。
关于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工商注册名称:北京元培科技创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是由北京大学、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以及其他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北京大学第一支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经过公开遴选,方正和生担任基金管理人。基金规模超10亿元人民币,存续期最长可达12年。作为耐心资本,基金将聚焦高端“硬技术”领域,以原始创新为主要投资阶段,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国家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