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清单公布,17市化工行业存问题!
发布时间:2018-12-26 来源:危险废物处置平台
危险废物处置创新技术与设备选型大会
时间:1月11-13号(11号全天报到)
地点:广东深圳
联系人:靳艳云 17710648515 微信:760247380
山东省第二批环境保护督察及第一批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已结束,并分别形成督察报告。经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各督察组已向各市党委、政府进行了反馈。
12月23日,《大众日报》受权公布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清单,由各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如发现整改过程中存在整改不彻底、不到位或弄虚作假的情况,请向省环保督察热线(0531—66226110)反映。
以下为17市问题清单摘要(化工行业)。
全市危险废物贮存量大。列入省“十三五”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济南云水腾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按要求应于2018年6月完成,但该项目实际于2018年6月才开工建设。
市经信委推进化工企业入园区认定工作进展缓慢,截至督察结束,仅有两个化工园区开展了认定申报工作,尚未获得正式批复。
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青岛长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威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雨污混排,化工工业园区管理不到位。青岛长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分析仪自8月18日发生故障后一直未修复,在线设施上传数据与实际不符。对该公司外排口废水采样监测,COD3220mg/L、氨氮937mg/L、氯离子8000mg/L,污水沉淀池渗出口COD1360mg/L,氨氮834mg/L,氯离子30000mg/L。
化工企业入园率偏低。全市化工生产企业入园率仅为8.1%,部分入园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问题。
平度市青岛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区3家企业雨污混排。 危险废物无害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青岛市新天地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公司被关停后,危险废物超期贮存问题突出。
无规划许可化工企业整改工作完成率偏低。按照“四评级一评价”要求,全市拟确定“发展壮大”“改造升级”的566家化工企业中,手续不全企业338家,其中,无规划许可手续211家、无土地手续153家、无立项手续12家、无环评手续3家。根据省住建厅下发的《关于全省无规划许可化工企业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鲁建规字〔2018〕19号),截至2018年8月21日,淄博市整改完成率不足30%。
临淄区、博山区整改进度缓慢,高青县整改工作尚未开展。
化工企业管理粗放,环境隐患突出。面对数量众多的化工企业,淄博市化工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工作存在“宽、松、软”的现象,力度不足,查处不严。
督察发现,部分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要求,未在建设项目正式投入生产或者运营后三至五年内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淄博蓝帆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成丰实业有限公司无组织排放收集效率低,原料存储及污水处理环节密闭不严。
滕州市大坞镇工业园2013年化工及医药中间体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园区污水处理厂直到2017年才建成,群众反映的化工异味等环境信访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督察期间该园区天水化工等企业暂时停产以逃避检查,企业和管委会提供了“园区污水处理厂在建成前入园企业一直停产”的虚假信息。滕州市鲍沟镇现代玻璃产业基地在入园项目建成投运后,3200t/d污水处理厂未按期建成,废水处理设施简陋,导致群乐桥断面水质氟化物经常超标。
全市化工园区通过省政府认定的有2家,上报省政府待批的有2家,其他园区尚无总体规划和规划环评,产业定位不明确。全市化工企业“数量多、布局散、规模小”,现存121家化工生产企业,仅有47家进入化工园区,13家进入其它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入园率低,未按要求建立“一企一档”。全市高风险污染源分布密集,涉及重金属、剧毒物质、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源应用的单位达100余家,各类危险品入境、过境量大,环境污染和风险问题突出。
信访反映山东泰和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化工厂, 排放高浓度污水污染地下水和异味扰民,市中区以关闭企业另建新厂进行整改。现场核查发现,新建企业曝气设施和异味处理设施未运行。信访反映市中区税郭镇金正矿业(花果家村村南)有几处铁矿石坑破坏生态环境,市中区以制订修复方案为由销号,现场核查发现矿坑仍未修复。
信访反映滕州市山东衡达有限责任公司,未按危险废物处置要求处理热镀锌锌灰,实际产生量与环保部门掌握台账不符,滕州市以“该公司未如实填报危险废物产生量”为由进行立案处罚并销号,现场核查发现,该企业仍存在未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处置污水处理站污泥,危废暂存间建设不规范的问题。
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东营市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产业比重大,相关部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成效不明显,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规模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以煤炭为主的消费模式没有明显改善,煤炭减量替代工作进展缓慢。2017年,东营市全年消费煤炭总量813.4万吨,净压减煤炭39.6万吨,与省下达的724万吨总量控制目标和129万吨煤炭压减任务还有较大差距。其中,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年度压减任务未完成,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煤炭消耗量不降反增。根据《山东省2018-2020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2018年东营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718万吨,完成年度煤炭压减的任务依然艰巨。
化工企业整改进展缓慢、入园率低。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我省化工企业入园率低,大量化工项目违规建设,省级环保督察也指出东营市存在类似问题,东营市各类化工企业556家,进驻省认定工业园区的154家,入园率仅为28%,相关部门推进化工企业入园工作进展慢。部分工业园区监管不到位,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风险高。利津县滨海新区化工区集中供热中心、中水回用工程、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测等建设项目,均未在环评要求时限内完成。垦利区胜坨业园区范围内部分村庄搬迁未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中水处理工程未按要求建设完成。相关部门对化工企业违规建设监管不力,对批建不符、未批先建等问题监管不到位,部分违规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广饶县山东中一橡胶有限公司一期半钢轮胎项目批建不符,二期项目未依法办理环评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且建成投产;广饶县山东广汇工贸有限公司两条年产10万吨氧化沥青项目、农高区广饶华邦化学有限公司二期液化气综合利用项目未批先建、未验先投;农高区东营顺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碳酸脂联产项目、利津县山东汇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炭素及余热综合利用项目(二期工程)未批先建。
交通运输结构亟待优化。东营市铁路、航运、管道运输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石油化工、橡胶、有色金属等产业原材料和产品主要依赖公路运输。2017年,东营市汽车保有量达到72万辆,而且每年还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境内运营的大型危化品运输车2万多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机动车氮氧化物年排量1.1万吨左右,约占排放总量的28%。东营市推进的原油成品油管网建设,规划到2020年新建3100公里,但目前仅建成460公里,短期内难以有效发挥生态效益。
企业治污主体责任不落实。现场督察发现,部分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环境违法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东营区中石化胜利油建工程有限公司未安装VOCs收集处理设施;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山东诺尔生物有限公司酸性气体处理设施碱封罐PH值为酸性,未落实污染排放治理措施;垦利区东仕工贸有限公司、垦利区合力石油装备机械加工厂等企业雨污分流不彻底,生产环境脏乱差、厂区异味严重、除尘治理设施不健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原海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酸洗磷化车间桶装磷化液随意堆放,无防护措施,危险废物分类不明确、无台账;全市砖瓦窑行业普遍未安装废气自动监控设施、不符合鲁政办字〔2017〕150号文件关于“2017年10月底前砖瓦行业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与市、县(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系统联网”的要求。
危险废物处置场所建设明显滞后。东营市危险废物产生种类多,涉及行业广。但长期以来东营市对危险废物处置工作重视不够,处置场所建设明显滞后,目前还没有建成一家综合性处置中心,导致部分企业危险废物暂存量大、超期储存的问题突出,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现象时有发生。
河口区原东营市奥金化工有限公司院内挖出非法填埋的大量危险废物;河口区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彩客东奥化学有限公司,利津县山东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康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科盛化学有限公司等企业危险废物暂存量大,转运不及时;广饶县东营俊源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危险废物长期存放,未作定期处理;广饶县山东宇通路桥集团路桥公司未建危险废物暂存间,危险废物露天堆存。
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行业能耗大、污染重、产值低问题。高耗能、高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化工、有色金属、水泥、石油加工及冶炼等高耗能产业产值,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能耗却占了3/4。
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直排问题。部分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收集处理设施不配套,中小型包装印刷、家具生产、汽修等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直排问题突出。
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匹配问题。烟台市全市危险废物贮存量大,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全市含氰尾渣产生单位11家,长期管理不规范,存在乱堆乱放现象,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隐患较大。相关危废处置设施建设缓慢,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危险废物管理力量不足问题。危险废物管理力量不足,各县(市、区)均未设置专门的危险废物管理机构。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不到位问题。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不到位,部分企业危废台账资料、贮存场所、转移处置与国家要求差距较大。 化工企业入园率低问题。烟台市原有化工园区(聚集区)13个,全市的713家化工企业入园率仅为13%,入园率低。目前已申报山东省化工园区(专业化工园区)认定的5家化工园区,只有烟台化学工业园通过省级认定。参加新一轮评级评价的537家化工企业中,在已完成的535家中差评率为51.4%。
化工企业档次低、污染治理不到位问题。大批化工企业档次低,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运行效果差,异味治理不到位,群众反映强烈。
产业结构偏重。石油、化工、水泥、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六类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6%,传统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达73%,结构重、效益低、能耗水耗高,部分企业技术水平不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产业布局不合理,特别是中心城区重污染企业、园区“围城”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改观。
全市需整改的化工企业有1403家,截至7月底,有652家完成了整改任务,仅占总数的46.5%。今年上半年对1121家化工生产企业进行了“四评级一评价”,未参评282家,参评企业中评级为“差”的490家,差评和未参评企业占比高,占55.02%。临朐县化工园区至今仍未通过审批,现有的化工企业无法实现搬迁入园。
全市列入省“十三五”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项目共有45个,目前仅完成25个。部分企业存在危险废物暂存量过大,超期堆存等问题。
化工行业整改缓慢,入园率不高。济宁市无手续违规化工项目567个,涉及331家企业,其中无立项手续的133家,无土地手续的167家,无规划手续的241家,无环评手续的26家。截至目前,仍有77家企业的86个项目正在整改。在7个化工园区认定申报和核查工作中,4个化工园区通过省政府第一批认可,2个列入省政府第二批名单,1个已通过第三方机构材料审查和现场审核。但化工企业入园率仅37.16%,有待进一步提高。
济宁信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离心废渣无“三防措施”露天堆放、原料桶储存不规范,仍然存在异味污染等问题,其院内杀虫剂项目未按要求落实“两断三清”。
危废处置能力不足。对小型产废企业的监管相对薄弱,18类危险废物需委托市外或省外经营单位进行处理。建成的鱼台县化工园区3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置项目仍处于试运行状态,现有处置能力还远不能满足全市危险废物处置需求。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济宁市环境空气中PM2.5、PM10、SO2、NO2分别同比改善,但2017年以来臭氧浓度有所反弹,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有关。济宁市化工、炼焦、医药企业居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污染源摸底调查、监管能力建设、治理技术运用等方面基础薄弱。部分医疗、化工、食品发酵企业异味污染治理不到位,不少企业与商住区混杂,异味扰民问题频发。在本次督察“回头看”中群众对大气异味问题反映强烈,投诉案件221个,占总涉及环境问题的43.8%。
“散乱污”企业整改不彻底。新泰市毕泗波塑料颗粒厂、新泰市鑫洋卫生材料厂,泰安市辉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泰安市泰山区鑫泉造纸助剂厂内的2家小化工厂、华泰采石场,岱岳区孙家沟奇石大市场汽修点、泰安市大金地商砼有限公司等未严格按照“两断三清”标准进行清理;宁阳县对于整改提升类的企业,先后两次推迟了整改完成时限;督察发现,岱岳区西太平村养鸡院内存在1家机械加工厂,手续不齐全;泰安市志和机械有限公司存在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
企业环保问题整改要求不严。新泰兰和化工有限公司、新泰昊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部分企业未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实施方案。新泰恒赢化工有限公司、宁阳新安工贸有限公司厂区内硫酸厂已停产多年,但设备仍未拆除、原料未清理,存在环境安全隐患。肥城市9家砖厂恢复生产以来,烟气在线监测设施至今未达到验收标准,生产场地未硬化,环境卫生差。
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缺位。部分化工园区仍为“政园合一”式管理,缺乏专业化管理团队,环境管理队伍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不明确,难以落实“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主体责任,影响了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度。个别园区对于规划环评的认知仅停留在完善手续层面,未建立完善环境管理体制。一些园区未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15〕433号)要求建立健全环境风险应急体系,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各类园区普遍未建立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监测机制。
化工园区认定工作进展缓慢。化工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截至目前,威海市尚无一个化工园区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致使分布在园区外的企业迟迟不能实现“退城进园”。
磷石膏非法掩埋问题整改不彻底。在对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乳山恒邦化工磷石膏非法掩埋问题整改过程中,未就挖出转移运输的磷石膏落实防雨措施,导致部分含磷的污染物随降雨融渗进入黄垒河,造成入海口断面2018年以来有4个月水质劣于五类,其中总磷指标最高超标3.6倍,2018年全年实现均值达标十分困难。
产业结构偏重、煤耗高,大气环境形势严峻。产业结构偏重、煤耗高,大气环境形势严峻。日照市钢铁、火电、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高,工业能耗中煤耗占比大,并且钢铁、火电、石化等产能仍在不断增大,岚山区钢铁、焦化、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集中,大气环境形势严峻。
违规化工企业整改进展缓慢。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240家手续不全的化工企业(其中橡胶企业178家),仅89家完成整改,仍有8家无立项手续、210家无规划手续、88家无土地手续、7家无环保手续的企业未完成整治。对违规化工项目监管不够到位,部分违规企业一直处于生产状态,未按要求停产整顿。
日照市的化工企业入园率仅8.2%,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岚山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存在污泥堆场无围堰、未定期监测污泥成分、未建立污泥管理台账、未落实污泥转移联单制度等问题。日照开发区工业废水处理厂、莒县光大水务城北厂等污水处理厂存在污泥露天堆放、污泥长期堆存等问题。
日照工业废物资源利用处置中心等5个在建的列入《山东省“十三五”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全市危险废物处理能力不足的状况仍未缓解。部分企业存在危险废物处置合同不健全、危险废物贮存库不标准、出入库台账不规范等问题。
日照磐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存在环境管理不规范、危险废物处理车间内废水溢流、废气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无组织气体收集效果较差、恶臭污染严重等问题。
全市能耗物耗大,污染排放重,单位面积煤炭消费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7倍、全省平均水平的4倍,结构性问题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产业发展方式粗放,部分行业尚未形成与生态环保统筹发展的长远规划,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主城区工业布局分散,钢铁、电力、水泥、化工等企业集中分布于市区周边。
危险废物监管不力、处置不彻底。莱芜市多家企业危废台账资料和危废转移五联单使用不规范,贮存场所与国家要求差距较大。如口镇慧通轮胎厂危废库建设不规范,暂存油泥未入库,油漆桶乱存乱放。
化工企业入园进度缓慢。全市化工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布局分散不集聚。目前,全市共六个化工园区,但缺少配套治污设施,企业入园困难,而计划建设的两个专业化工园区尚未完成审批工作。
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相对滞后,推进化工、机械、木业等8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展较慢,环境风险较大。
临沂鸿泰化工有限公司长期存在环境违法行为,曾被给予6次行政处罚,督察时发现该企业在废水、废气、固废处理处置等方面存在环境违法问题,2万吨氨基乙酸项目未批先建并投产,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在未对氯化铵精馏残渣进行危废鉴别情况下,擅自作为副产品违规出售。
化工企业违规项目整治和进区入园工作进展缓慢。
部分行业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化工、板材、皮革制品等行业大量企业废气产生工序不同程度地存在无组织废气收集不彻底、未配套安装收集处理设施或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等问题。
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差距大。临沂市煤焦油、电镀和表面处理污泥、高浓度废盐液等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存在较大缺口。
危险废物储存量过大、超期存放、危废标识不完整、记录不齐全等问题仍然存在,危废处置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
山东信科环化有限责任公司钡渣无害化处理设施长期停运,盐酸实际消耗量与理论消耗量差距较大,废渣处置台账造假,大量废渣去向不明。
化工聚集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防控方案编制进度缓慢。按照省整改方案要求,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衢工业园、禹城市三星化工有限公司、阳煤平原化工有限公司、山东临邑经济开发区、天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6个化工聚集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防控方案应于2018年底前完成编制。目前尚未完成招投标程序,进度迟缓。
固废处置能力滞后。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德州市危废产生量大、种类多,部分企业危废积压,环境安全隐患较大。
济南诚汇双达化工有限公司齐河分公司未按规定时间完成搬迁,院内及部分破旧厂房拆除现场存有200桶以上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运行期间产生的约30桶危险废物未及时处置,部分危险废物随意堆放,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违规化工行业整治清单中已取缔的德州农园丰肥料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仍在生产,又违规建设了2台燃煤土造窑,院内存有大量产品及原料。
平原县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危险废物车间存有大约5000吨废盐没有处置。
分类整治底数不清。化工转型升级工作落实不到位,德州市经信委没有尽到牵头负责的职能,对化工企业的立项、规划、土地等手续掌握不清,违规化工企业底数不清,整治台账信息不准确,整治任务不具体,措施不明确,分类不清晰。根据其提供材料显示,全市违规化工企业294家,其中:无立项手续的126家企业中2家未完成整改,无土地手续的188家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改,无环评手续的41家企业全部完成整改,无规划手续的288家企业中5家未完成整改。经现场抽查,整改完成企业数量与上报资料严重不符,多次提供资料口径均不一致。
监管责任缺失。相关职能部门和地方违规化工企业整治落实情况监管缺失,未尽到监管责任,“一企一策”落实不到位。
山东友爱洗涤日化有限公司在规划手续不完善的情况下,未落实停产要求,擅自生产。
德州市虹桥染料化工有限公司未取得土地、规划手续前提下,未履行德州天衢工业委员会下达的限期停产整治告知书,擅自生产。
德州市规划局未按照整改方案要求,依法对缺少规划手续的德州科泰净水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处罚。
宁津县开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中排放酸臭气体扰民、临邑县临盘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刺鼻气味扰民等问题,群众多次进行举报,相关部门虽然已经处理调查,但仅是以问题整改而整改,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导致群众反映强烈。
部分企业无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存在危险废物长年贮存、场所建设不规范、擅自处理危险废物等情况。钢铁、铸造、机械加工等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底数不清、管理缺失的问题较为突出。督察发现,冠县顺春交通设施有限公司、侯明涛镀锌项目、侯明洲镀锌项目、茌平县冯官屯镇银河化工危废台账不全。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华正钢管危废暂存间不符合规范要求,危废暂存间外违法堆放废机油桶;靖腾钢管加工厂危废暂存间的防渗、围堰不符合要求。聊城市旅游度假区湖西办事处五里屯村铁路西(原五里屯窑厂位置)有一铸造厂,该厂无固废、危废暂存间,危废露天存放,无危废处置合同;聊阳路南水北调桥路西有一管桩厂无固废、危废暂存间,危废储存不符合规范要求。
化工行业综合整治推进不力。《聊城市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简报》显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聊城市整治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共306家,销号153家,销号率仅为50%;未销号的153家企业中,需要补办手续的129家、取缔关闭16家、转产8家,整改进度滞后。
2017年,滨州市环境空气中4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分别高出0.83倍、0.57倍。2018年上半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浓度在全省排名相对靠后,分居全省第16位、13位、12位;臭氧居全省第17位,重污染天数居全省第15位。部分企业异味未得到有效治理,群众反映较多。督察期间,共接到异味信访举报224件,占比高达47.9%,化工园区周边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味问题。各有关县区及有关主管部门在化工园区的监管中,要求不高,监管不严,没有指导、监督企业加强工业异味的深度治理。
滨农科技有限公司、侨昌化学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时均出现过信访投诉,而“回头看”仍接到关于上述企业的异味投诉。
高新区海韵新材料有限公司异味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存在无组织排放现象。
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环境安全隐患。涉危险废物监管历史欠账多、涉及企业多、处置能力不足,各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未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处置场所和设施建设,致使一些危废库管理不规范,一些企业危废存放较混乱。
督察发现,滨农科技有限公司危险废物库存量大,危废转移处置不及时;滨城区美艺佳工贸有限公司、滨州化工有限公司危废管理不规范,危废存放混乱。
环境监督有“宽、松、软”的现象,个别企业违法行为长期存在环境监管力度不够,查处不严。巨野县山东巨铭能源有限公司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烟尘无组织排放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曹县宏达毛纺有限公司,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渗滤液通过暗管偷排,造成河水严重污染。督察组移交处理后,该企业依旧偷排,曹县山东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实际产生量与环评预测量差距较大,炉渣、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没有台账,且去向不明。
少数企业逃避监管,应付督察。督察时部分企业以各种原因停产,停产时间与督察组进驻时间基本一致,逃避监管目的明显。一些企业在检查前临时采取覆盖、洒水降尘等措施,敷衍应付督察,掩盖真实情况。督察组对牡丹区纺织印花厂进行检查时,该企业刚刚向环保部门报告停产;山东成武锦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以市场行情不好为由,于核查当天停产,督察人员对其设备勘验发现锅炉还有余温,巨野县大泽化工有限公司弄虚作假,未按照环评要求建设危废暂存库,签订虚假固废处置协议。
结构性环境污染突出,部分园区特征污染物未得到有效控制。菏泽市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占比较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程亟待加快。2017年,一二三产业比分别为10.9:51.3:37.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分别增长24.8%、23.4%、17.5%;重化工行业产废量大,环境污染隐患突出;东明化工园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表明,园区特征污染物苯、恶臭、单因子指数升高,和园区产业结构具有正相关性。
化工企业管理混乱,危险废物隐患突出。菏泽市化工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力,行业管理标准低、质量差,异味治理、危废管理问题突出。成武县山东汇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擅自扩大产能,违规建设危废暂存库和焚烧处置危险废物,厂区无组织排放严重,异味较大;成武县倍进化工有限公司自生产以来,危废仅转移处置过一次,处置缓慢。郓城县、东明县、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以及部分接纳化工企业废水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将未经危废鉴定的污泥(危险废物)按一般固废处置,存在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的问题。
化工园区规划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菏泽市经济开发区煤化工园区、东明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等位于城市建成区,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成武县工业园区、巨野县工业园区、郓城县工业园区等未完成园区规划跟踪环评。巨野工业园及工业园规划新区、曹县工业园等园区未建成集中供热中心,成武化工园区未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落实不到位,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对化工企业立项、规划、环评、土地等手续不全问题掌握不清,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与提供的化工企业台账信息不一致。部分化工企业退城入园缓慢,环境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来源:节选自大众日报)
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号将尽快处理。谢谢!
友情代发
各有关单位:
作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危险废物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党的十九大要求着力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2018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启动开展了系列专项行动,全力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着力加强危险废物处置工作,大大刺激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市场空间的释放,以及危险废物处理利用方式及技术设备改造升级速度的加快。但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起步较晚,技术、设备供需信息不对称限制了行业企业的快速、良性发展。为此,无忧固废网联合行业权威机构于2019年1月11-13日在深圳召开“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创新技术与设备选型大会”。会议将结合国家危险废物宏观政策背景,邀请邀请政、商、企以及业内的权威专家,聚焦国内外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创新技术,深入探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备选型,推广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与设备,搭建技术和设备对接平台,并为所有与会者提供高质量、高价值的商业交流平台,助推行业发展。
此外,为带领无忧固废网会员单位更快的拥抱市场新机遇,同时也为答谢会员和各界朋友们的支持与厚爱,会议期间还将举办无忧固废网会员专题沙龙。欢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相关单位或组织积极报名参加。
时间:2019年1月11-13日(11日报到)
地点:广东 深圳
模块一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政策与产业发展篇
1.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动态与相关政策解读
2.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
3.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产业发展市场预测
4.危险废物细分领域发展
5.危险废物处理处置PPP模式
模块二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创新技术篇
1.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选址与设计
2.危险废物焚烧设备的监管标准和运营管理
3.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危险废物处置中的应用
4.膜技术在危险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5.工业污泥低温脱水技术
6.等离子体气化危废处置技术
7.微波处理技术
8.新型固化稳定化技术
9.废催化剂、活性炭的再生利用技术
10.重金属废渣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置技术
11.抗生素菌渣综合利用技术
12.含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副产盐无害化精制技术
13.炼化企业生化剩余污泥催化减量和无害化新技术
14.废酸资源化技术与设备
模块三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备选型篇
1.危险废物焚烧炉的选型
2.危险废物焚烧余热利用及烟气综合治理
3.危险废物包装容器资源化设备
4.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成套技术与设备
5.危险废物破碎设备
6.危险废物信息化、智能化运营监管系统
7.危险废物运输车辆
8.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设计及设备选型
模块四 无忧固废网会员专题沙龙
主办单位:无忧固废网 危险废物运输联盟
支持单位: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工作委员会
媒体支持:中国环境报社 中国环境网
1.危险废物监管、生产、经营、收集、运输、处理处置企业;
2.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技术研发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
3.危险废物处置、收集、转运、在线检测等相关设备制造企业;
4.投融资机构;
5.相关媒体。
1.本次会议将遴选国内外优秀企业上台演讲(行业无不良记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设备,不少于2个成功案例且稳定运行),结合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展示最佳适用技术及设备。企业自愿申请,详情咨询会务组。
2.为更好地搭建供需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共设置20个左右的小展位,企业自愿申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设备),详情请咨询会务组。
3.冠名赞助、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晚宴赞助、企业专场活动申办和实物赞助请联系会务组商洽。
A类(参会费用)(含会务、学习资料、场地、午餐)。
B类(展位服务)参展单位可免费2位参会名额。
注:无忧固废网高级会员企业参会享8折优惠,并有1个免费参会名额。
电 话:17710648515
微 信:760247380
邮 箱:jinyanyun@51gufei.com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