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科技会议:2014体质改革获突破,2015实现三个转变,推进八项任务
发布时间:2015-01-12 来源:北京科技政策宣讲团
1月10日,201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今日上午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做题为《主动适应新常态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 推动科技改革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
万钢在报告中系统回顾了过去一年我国科技工作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
科技体制改革获实质性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取得进展,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现重要突破,科技宏观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科技评价激励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迈出重要步伐,科技管理基础制度改革加快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3年5月,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共计117项,其中科技部牵头实施的项目取消3项,下放省级部门实施2项。 2014年,科技部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取消和下放了35%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前,科技部共有行政审批事项14项。
科技口部门共同谋划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教育部推进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高校科技评价改革、科技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等。中科院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工程院紧密围绕科技改革创新开展战略咨询,自然科学基金会改革完善资助格局,中国科协实施学会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我国战略高技术持续突破:天河二号连续四次居世界榜首,北斗导航广泛服务国土、测绘、交通、救灾等领域,高分二号推动民用遥感达到亚米级高分辨率,快舟二号成功升空,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杂交水稻百亩均产突破1000公斤,高铁等重大技术装备走向世界。
我国全时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国家科技计划支持**计划、万人计划。五年来,项目经费累计近390亿元。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目前,我国全时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一。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达49.2人年。
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401个:完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服务后补助机制,推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改革试点,新建3个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401个。新建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好发挥其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支撑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的作用。
新能源技术累计推广9.1万辆:科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成效凸显,发布19项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工业和城市生物质废物燃气化利用取得成效。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9.1万辆,2014年产销量有望超过6万辆。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7234亿元,增幅比其它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1.5%。
科技创新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科技部会同环保部等部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在全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推广应用89项大气污染先进防治技术。推进重大疾病协同研究网络建设,有效支撑埃博拉、登革热等重大疫情防控工作。食品安全检测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深入推进。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8万家,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达76%,企业研发人员占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77%,企业发明专利超过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55%,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企业参与的占76.3%,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占40%,首次超过高校位居第一。
完善部省会商机制:进一步加强中央与地方协同联动和资源整合,先后有18个省(区市)领导与科技部专题研讨科技创新。深入推动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试点,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深入推进科技援疆、援藏、援青,以科技创新积极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和落实:经国务院批准,将中关村股权和分红激励等6项试点政策推广全国,将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4项政策推广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和绵阳科技城,在中关村探索开展外籍高端人才永久居留资格程序便利化等4项新政策。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国务院批复建设深圳、苏南、天津滨海新区、湖南长株潭等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达115家,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
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推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全国科技支行达到1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达30多支,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近百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阶段参股15亿元,参股42家创投机构,入资规模超过92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1500家。
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家,吸纳大学生创业近15万人,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75万人。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近万家企业参与,银行授信超过180亿。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科技外交日益成为双边外交的亮点,科技合作持续列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中英、中法及中欧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议题,并在对亚非拉国家外交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ITER等国际大科学工程,设立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中新创新中心等。
万钢表示,新常态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科技创新更加紧密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转化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创造新需求,引导新消费,为结构调整、充分就业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万钢强调,当前我国科技工作步入新时期。科技系统应清醒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工作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相比存在的差距,抓住并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战略机遇,着力实现科技工作的三个转变:
一是科技发展战略部署要实现从“小局”到“大局”的转变,要在加快科技自身发展的同时,下大力气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
二是科技创新的依托力量要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既要充分激发科技界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充分释放企业、市场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三是科技资源配置要实现从“小投入”到“大投入”的转变,既要用好财政科技投入,又要引导好全社会资源向创新配置的积极性。
做好2015年科技工作要着力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要突出重大需求和问题导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经济中高速发展和提质增效;
二要深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和市场效益,创造新的增长点;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科技创新治理和依法行政能力。
要重点推进八项任务:
一是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二是构建新型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全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三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破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四是加快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的部署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五是大力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速赶超引领步伐;
六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
七是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八是深化科技全方位开放合作,进一步塑造国际创新合作竞争新优势。
(摘自万钢所做《主动适应新常态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 推动科技改革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
新闻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