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创业教育该如何“度量”:谁来建 怎么建

发布时间:2015-03-26   来源:北京科技政策宣讲团

“我国应借鉴国外创业教育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系统的评价标准与完备的评价机制。”这是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事实上,就在今年两会前后,围绕着创业教育评价的话题,不少教育界人士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建议国家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引下,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经济学家、《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主审王伯庆也疾呼,要把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改一改”。

自2012年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以来,创业教育在国内高校正在大范围铺开。在此背景下,提出建立一套成熟的效果评价体系似乎恰逢其时。那么,这套体系应该怎么建立呢?

该不该建立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还要面对一个前提问题,那就是目前是否应该建立这样一套体系。这一问题看起来似乎简单,实则不然。

目前网络上存在一种声音,认为创业教育既不需要评价,也很难评价。因为创业教育属于能力型教育,而非知识型教育。简单的评价根本不起作用,而更具“分量”的应该来自于学生的行动——学生最终敢于创业、善于创业,那就是教育的成功;反之,也就意味着创业教育的失败。

对此,有圈内人表示,这一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解鹏是教育部大学生创业项目指导专家委员会成员、山东省青春创业促进会首席导师,同时也是济南大学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评价非常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没有意义的,但对于创业过程中的评价,我们又能跟踪多少年?第一次创业失败是否等于创业培训的失败?”

事实上,王伯庆口中的“将效果评价改一改”,指的就是从重视一毕业就创业的比例改成跟踪毕业几年后的学生创业比例。然而,至于究竟跟踪几年,王伯庆并没有提及。

“我认为现阶段创业不应该考虑评价体系。”解鹏的观点很明确。但明确的观点背后,却隐藏着一个看似矛盾的现实。

“2012年,创业教育被纳入了高校必修课,在这之前,我们是没有创业教育学科的,目前大家还都在探索尝试之中。”在采访中,北京林业大学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路军说。然而,即使一种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也需要包括评估部分,否则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这门课程也就失去了教学意义。

于是,该不该建立这样一套评价体系,似乎变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而对于这对矛盾,解鹏有着自己的理解。

“我们需要分清两个概念,那就是对创业教育整体的‘评价’,以及对学生是否掌握一门课程知识的‘考核’。我们当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但在创业教育起步阶段,大家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背景下,就通过评价的方式设定太多条条框框,显然为时过早。”解鹏说。

该怎么建

基于现在建立一套评价体系为时过早,所以解鹏并没有谈及未来这套体系该如何搭建。那么,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一套成熟的考核体系又该如何建立呢?

路军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并没有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现在大家还各自为战,一般评价标准也比较笼统。”大多数高校一般采取创业计划书、创业实践等比较动态的方式考核学生,按照严格的学科标准进行量化则很难做到。

而在学校层面,各种创业比赛的获奖数就成为了衡量学校创业教育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一次全国性大赛,一个省里只有两所学校获奖,那这两所学校自然认为自己就是最成功的。”解鹏说,这样的考核标准显然过于单薄。

那么,一个成熟的考核体系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对此,路军表示,至少在学生层面,应该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他说,对于学校而言,学生是服务对象,是“顾客”。其从课程中获得的收获和体会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衡量学生主观上对课程的满意度。”

此外,在考评方式上,通常的商业计划书模式是否全面,是否涉及到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必要内容也是一个问题。“仅仅这样还不够,创业有很强的实战型,我们也需要通过校园内的模拟式创业,如代购、微信创业等形式,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创业素质。”路军说。

由谁来建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向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专门致贺信,特别强调了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形势需要,在原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基础上,国内相关部委联合决定,自2014年起,共同组织开展“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解鹏便是这一赛事的评委之一。

“‘创青春’的评委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评委中没有一个大学老师,全部是咨询专家或投资家。这样的设置其实给高校很多启示。”解鹏说。

他表示,长期以来,国内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并不算紧密,这导致很多时候高校都只在自己的圈子里,很少与外界接触。因此,无论是未来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还是现阶段的考核体系,都应该吸纳社会力量介入。

对于这一观点,路军深以为然。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专门支持创业教育的基金会——考夫曼基金会,其主要目标就是把校内老师和校外企业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创业教育,而对学生的评估工作也是在基金会的统筹下,由相关各方共同参与的。同样,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有德国雇主协会和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共同发起独立精神宣言,联合开展创业教育。”路军说,目前国内大学还属于封闭式的自我评估,“我们需要把企业评估引进来。”

较之企业,解鹏表示更应该引进的是第三方机构。因为企业可能对某一个产业或行业精通,但难以评价众多大学生涉及各个领域的创业行为。“但无论如何,引入外力是一种趋势。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绝不能由高校或政府一手操办。”




来源: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