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北京两会后,这几个区将有大动作!

发布时间:2018-01-31   来源:北京科技政策宣讲团

海淀:在“三个着力”上发力

北京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三城一区”的定位做了精准论述,其中明确指出,中关村科学城要聚焦,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为目标,着力提高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和聚集能力,着力补齐优质创新要素,着力促进不同创新群体深度融合。

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三个着力”指明了方向。海淀如何发力落实“三个着力”?他透露,将通过做实“海淀创新发展16条”着力解决中关村发展的“痛点”和“堵点”,促进政产学研高水平互动,创新生态体系全面提高。

“创新,科研是基础,但只有科研,远远不够,真正的创新应该贯穿科研到创新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全过程。”于军说,目前,海淀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基础牢固,但要走向市场,与硅谷、波士顿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基地相比还有差距。因此,报告中提到的“三个着力”对准中关村科学城的“痛点”和“堵点”,从这三方面开展落实,对中关村科学城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海淀区日前重点推出16条创新举措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其中包含原始创新新能力跃升、新型研发平台领航计划、创新型企业“3×100”、“创新合伙人”、开展城市空间更新行动、创新服务“码上办”,建设“科技城市”“科技政府”“科技公民”等一揽子新政。

“这16条创新举措,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中关村科学城的‘三个着力’的充分体现和具体路径。”于军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落实举措。针对着力提高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和聚集能力,海淀组织首都各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海外专家等成立中关村科学城共建联席会,通过各个参与单位、机构等互动协作和深度合作,形成创新发展合力。

“创新要素要软硬兼具,既要为创新打造科技研发平台,同时也要加强城市建设,从空间上营造全方位的创新环境,从基础研发到产品转化,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针对着力补齐优质创新要素,于军说,海淀将通过 “科学”+“城”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以服务创新为抓手。据悉,海淀将认真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制定实施中关村科学城发展提升规划,抓好中关村大街和北清路两条创新主轴的品质提升,加快推进中关村大街改造升级,加强高品质友好交流公共空间建设,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创新交流场所。同时,加快推进高校院所周边环境提升,推进区域创新格局的构建。

针对着力促进不同创新群体深度融合,海淀将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实施“创新合伙人”计划,重点关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科技经纪人等创新群体,吸引一批具有高度粘性、扎根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创业的“创新合伙人”。同时分领域绘制全球优秀人才图谱,建立优秀人才“储备池”,全球范围内加大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引进力度。

“这些只是其中若干条,落实‘三个着力’,16条每条都是细化、分解后的工作计划。”于军说,16条体现了海淀突破园区视角,构建创新生态体系,重塑区域创新格局的思路。今年是中关村创新发展40周年,中关村科学城将全面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做实“海淀16条”,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旗帜、辐射、引领作用。


怀柔:四大科学装置和14个平台项目将进入开工

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怀柔代表团会上,北京市人大代表、怀柔区委书记常卫介绍说,怀柔区今年将重点突破科学城,再有一大批项目进入开工阶段,包括4大科学装置和14个平台项目,“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的所有工程今年都将开工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编制完成“三城一区”规划,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其中,怀柔科学城要突破,建立国际化、开放式管理运行新机制,深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开工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引导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国际资源广泛参与,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构建从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到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创新链。

常卫介绍说,2018年,怀柔科学城按照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的整体安排,提前启动项目供地、开工建设保障等方面工作,加快推动调整到密云地块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和新落地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等3个大科学装置,以及大科学装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调管研制平台等14个科教专项平台项目和其他待定项目组成的“1+3+14+X”“项目群”前期手续办理,力争年内全部开工建设。

目前怀柔科学城已经有了最新进展,8家设计单位已进行第二次设计情况阶段性汇报,科学城三大规划即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科学规划正加快编制,计划 2 月中旬完成第一版规划稿。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5 个交叉研究平台按进度施工,其中先进载运和测量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基建工程已实现封顶,其它 4个平台项目将陆续实现封顶。

据悉,按照百年科学城的标准,以宜居宜业宜读宜研、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为目标,2018年,怀柔科学城将全力推进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的各项建设。加快推进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扩建,增设高中部和国际部,提供学位2770个;启动实验二小怀柔分校扩建;新建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可提供学位2970个;启动怀柔医院二期建设,增设床位339张,总数达到990张;利用集体土地开工建设租赁式人才社区,可提供1233套人才公租房。


顺义:打造三大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北京市人大代表、顺义区区长高朋在人代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委市政府明确强调,精心组织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必须抓好的“三件大事”之一。严格按照总规赋予顺义“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创新引领的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先行区、城乡协调的首都和谐宜居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扎实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是顺义区必须完成好的政治任务。顺义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顺义分区规划等规划预计上半年出台,将打造三大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编制50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本市正在抓紧编制顺义等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此,高朋表示,顺义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顺义分区规划等规划正在编制,预计上半年出台。此外,顺义小城镇规划、村庄规划、产业规划、基础性设施规划等也正在编制中。

高朋介绍说,顺义区充分发挥长期以来经济大区和产业大区的优势,在产业方向上进一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目前已经由制造业强区发展成为服务业大区。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顺义区以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建设为引领,重点发展“临空经济、产业金融、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四大产业,推动服务业持续迈向国际化、高端化、规模化。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顺义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正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高朋表示,顺义正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聚焦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已经成立了专项工作办公室,加快编制50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高朋介绍说,50平方公里涵盖中关村顺义园、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天竺综保区以及相关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优化空间布局,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市级平台,力争到2025年,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高朋介绍,在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目前,顺义区整车以北汽和长城华冠为基础,电池以孚能为基础,电机电控系统的一批项目也达成合作,充电桩引进了富电科技,无人驾驶引进了滴滴出行、地平线等重点项目,同时正全力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落户。

高朋透露,无人驾驶测试与应用示范基地已启动建设,奥林匹克水上公园7公里半开放无人驾驶道路已经试运营,中关村顺义园6公里全开放无人驾驶测试道路完成设施建设,北小营镇300亩全封闭无人驾驶试验场和25平方公里全开放无人驾驶区域正开展规划设计,预计2018年下半年正式运营。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新能源整车产能达到32万辆以上。

此外,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方面,打造一个创新基地、一个产业联盟、一个孵化中心和一个应用研究院。航空航天产业方面,重点聚焦发展航空发动机、航空材料、航空电子、系统控制等高端优势产业,正抓紧引进罗罗发动机维修、西班牙阿瑞泰克斯、英国AIM等项目落地。


密云:2019年5个中科院装置所落地密云

对于怀柔科学城密云地块的建设发展,北京市人大代表、密云区委书记夏林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学城应注重“城”的理念,密云区将提升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方便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

夏林茂说,怀柔科学城规划用地100.9平方公里,其中有32.5平方公里位于密云,占到了1/3。《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6行浓墨重彩地把未来怀柔科学城建设的方向、目标、机制、体制建设的内容等等做了清晰的阐述。“对于我们来说,每一句话都是我们的任务,密云会把这些落实到一件一件具体的工作中去。”

“怀柔科学城是要建‘城’,而不是建一个园或者区。‘城’的理念意味着更大的发展动力、更有活力、更多的创新人才聚集,同时又有高新成果转换,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科学城。”夏林茂说,目前怀柔区和密云区正在市委市政府的牵头下,共同配合研究科学城的规划编制,包括发展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城市设计。

夏林茂认为,科学城的土地应当提前做好规划安排,把“城”所需的功能、布局统筹考虑、提前安排好。“100平方公里的规划用地中,一半以上的面积是城市绿色空间,真正的建设面积有限,非常宝贵。因此要注意集约使用,确保每一寸土地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密云正在严格管控科学城密云地块的用地情况,防止违法建设的出现,管控效果良好。

2018年,密云将加强科学城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密云已把科学城东边的一条城市主干道纳入修建计划。此外,贯穿科学城的西统路二期今年将开工建设。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将有5个中科院的装置所落地密云,这对于怀柔科学城密云地块的发展将是极大的推动。

此外,创新人才引入方面,密云区正在申请加快公共配套服务建设,申请为科学城配建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未来密云将按照市里的要求,进行部署安排。“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要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希望把怀柔科学城也纳入进去。”夏林茂表示,密云将结合科学城的建设以及创新人才引入的需求,把公共配套设施做好,把住房保障建设好,为科学城的人才提供更加舒适方便的工作生活环境。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千龙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内容编辑:北京科技政策法规宣讲团